大紅袍赤豆的基本介紹
大紅袍赤豆是本縣特產(chǎn),與玉米間作,不另占土地,可相繼收獲。大紅袍赤豆已有460多年種植歷史。經(jīng)海門農(nóng)民和科技人員不斷選育、改進,已成為全國赤豆品種中的姣姣者?,F(xiàn)有普通農(nóng)家種和“80-2”、“新選大紅袍”等系列品種。
營養(yǎng)價值
赤豆粒粗飽滿,皮薄肉厚,粉質(zhì)細膩,營養(yǎng)豐富,是食用價值很高的副食品和治病良藥。據(jù)測定,每百克干籽含粗蛋白20-25克,粗脂肪0.32-0.37克,可溶性糖2.67-2.74克,粗淀粉46.8-49.2克,全價磷0.84-0.952克。此外還有較豐富的鈣、鐵、核黃素、菸酸等營養(yǎng)物質(zhì)。粗蛋白含量接近于蠶豆,比一般赤豆高7.7%。全價磷含量高于任何豆類,比一般赤豆高1.11倍。
產(chǎn)品特點
大紅袍赤豆粒大,色紅紫,皮薄,肉細、易酥,是上海各食品廠、店制作赤豆棒冰、豬油豆沙湯團、赤豆粽子、赤豆糕等特色食品的重要原料。它植株矮生型,三出復(fù)葉;主根長,根系發(fā)達;耐旱耐瘠,開花結(jié)莢時喜涼爽天氣;莢細長;籽粒圓筒關(guān),深紅色,曬干后堅硬晶瑩,易煮爛,質(zhì)細而軟潤。
歷史民俗
很久以前,武夷山深谷中有座小廟,住著一位老和尚,發(fā)現(xiàn)一條蟒蛇偷吃母雞下的蛋,就以涂上雄黃的卵石混在雞蛋中讓蟒蛇吞吃,蟒蛇吞吃之后滿地打滾,不料卻突然躍起咬了幾片茶樹葉吞下,不久竟然沒事后揚長而去。老和尚便知道這茶樹葉子能夠解毒,就用它來給人治病,很快就遠近聞名了。有一次,皇帝南巡到武夷山區(qū),突然病倒了,連御醫(yī)也束手無策。聽說老和尚醫(yī)道高明,便來求醫(yī)。老和尚只有用那茶樹葉子熬湯給皇帝喝,居然藥到病除。皇帝親到那顆樹前,見夕陽下有一線山泉像銀絲般直噴到樹上,蔚為奇觀。便說:“朕念你救駕有功,先賜你紅袍,待回宮后再下旨封誥?!闭f罷脫下身上的大紅龍袍披在茶樹上,還題寫了“救駕有功”四字扁額。老和尚見狀脫口而出“大紅袍”,皇帝笑說:“這茶樹就叫大紅袍吧?!焙髞硪晃恍諈堑闹h還在茶樹旁的山崖上刻了“大紅袍”三個大字。從此這棵茶樹就叫“大紅袍”了。它每年只可采制一斤左右的茶葉,故非常珍貴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