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腐竹的基本介紹
腐竹,又叫腐筋,是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tǒng)豆制品。遠在唐代就在各種素菜中獨占鰲頭。其形似干竹枝而名?!肮鹆指瘛笔菑V西桂林地區(qū)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品種。桂林腐乳廠20多家企業(yè)生產,年產量1000多噸。選用優(yōu)質大豆磨成豆?jié){, 放入鍋加熱。將凝結的豆?jié){薄膜用手扯起來搭在竹竿上晾干或烘干即成。
產品特點
成品顏色淡黃、油面光亮、枝條肥胖、空心松脆、 品質優(yōu)良。含蛋白質45%, 脂肪25%,膽固醇及飽和脂肪很低。枝條均勻,色澤一致,空心松化。烹飪后,味道酥脆香甜,鮮嫩軟滑,質地細膩,韌性好,口感勁道有嚼頭。入湯不化,久煮不糊。
歷史民俗
桂林腐竹大約盛行于唐代,那時候,桂林是北達中原,南連嶺南的重鎮(zhèn),佛教在此盛傳,寺廟林立,齋食盛行。腐竹作為素食也就隨之興起。唐代以來,人們世代相傳,沿襲至今,腐竹成了桂林的傳統(tǒng)食品。得益于漓江和桃花江水泡浸大豆以及傳統(tǒng)的特別制作工藝。
制作方法
精選原料:制作腐竹的主要原料是黃豆。為突出腐竹成品的鮮白,所以必須選擇皮色淡黃的大豆,而不宜采用綠皮大豆。同時還要注意選擇顆粒飽滿、色澤黃亮、無霉變、無蟲蛀的新鮮黃豆、通過過篩清除劣豆、雜質和砂土,使原料純凈,然后置于電動萬能磨中,去掉豆衣。浸豆磨漿:把去衣的黃豆放入缸或桶內,加入清水浸泡,并除去浮在水面的雜質。水量以豆置容器不露面為度。浸水時間,夏天約20分鐘,然后撈起置于籮筐上瀝水,并用布覆蓋豆面,讓豆片膨脹。氣溫在35℃左右時,浸后要用水沖洗酸水;冬天,若氣溫在0℃以下,浸泡時可加些熱水,時間3~40分鐘,排水后置于缸或桶內,同樣加布覆蓋,讓其豆片肥大。通過上述方法,大約8小時左右,即可以磨漿。磨時加水要均勻,使磨出來的豆?jié){細膩白嫩。炎夏季節(jié),蛋白質極易變質,須在磨后3~4小時內把留存在磨具各部的酸敗物質沖洗凈,以防下次磨漿受影響。
桂林腐竹的獲獎榮譽
“象山牌”腐竹1981年來3次獲國家食品銀質獎, 1988年獲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金獎, 1990年獲輕工部首屆博覽會金獎, 1991年獲北京第二屆國際博覽會金獎?!袄旖啤备?990年獲廣西優(yōu)質產品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