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肚子果的基本介紹
“牛肚子果”其學名“菠羅蜜”。是一種桑科喬木。樹高15至20米。葉大而硬,綠色有光澤。有雄花雌花之分,分別生在不同的花序上。雄花序生在小枝的末端,棒狀,長數(shù)厘米,密密地生著許多很小的花朵(花僅1毫米左右),雌花序生在樹干上或粗枝上,橢圓形,也密生著很多雌花。菠蘿蜜的果實是聚花果,也叫多花果。這種果是由很多花結(jié)成的果聚集在一起而成的。一棵樹結(jié)果最多可達幾百個,大的一個就有幾十斤重。由于果皮和形狀有點象牛肚子,所以當?shù)厝艘步兴?牛肚子果"。
營養(yǎng)價值
綠色未成熟的果實可作蔬菜食用。成熟時的可食部分每100克含碳水化合物24.9克,鈣25毫克、磷5毫克、鐵7毫克等。將其炒熟食用,味美如栗,有止渴、通乳、補中益氣功效。
牛肚子果中的糖類、蛋白質(zhì)、脂肪油、礦物質(zhì)和維生素對維持機體的正常生理機能有一定作用。服用菠蘿蜜后能加強體內(nèi)纖維蛋白的水解作用,可將阻塞于組織與血管內(nèi)的纖維蛋白及血凝塊溶解,從而改善局部血液、體液循環(huán),使炎癥和水腫吸收、消退,對腦血栓及其它血栓所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菠蘿蜜中提取的菠蘿蛋白質(zhì)與抗菌素及其他藥物并用,能促進藥物對病變組織的滲透和擴散,適用于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炎癥、水腫等癥,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急性肺炎、咽喉炎、視網(wǎng)膜炎、乳腺炎、產(chǎn)后乳房充血、產(chǎn)后血栓性靜脈炎、關(guān)節(jié)炎、關(guān)節(jié)周圍炎、蜂窩組織炎、小腿潰瘍等疾病均有療效。此外,用菠蘿蜜樹汁直接外涂局部,可治療淋巴管炎、痔瘡等疾病。
產(chǎn)品特點
牛肚子果適合炎熱夏季煩熱口渴時食用;適合飲酒過量、醉酒之人食用;適合胃氣虛弱,傷食脾胃,消化不良者食用。菠羅蜜是極富營養(yǎng)的熱帶水果之一。果肉物基本成份是植物蛋白,植物脂肪,維生素A、B、C諸族。
歷史民俗
有一句傳唱不衰的傣族情歌:姑娘美如“麻朗罕”,擺在哪兒都有人擁(ONG) “麻朗”就是家喻戶曉的“牛肚子果”其學名“菠羅蜜”反而很少有人叫。
“朗”的傣語本主是公主?!奥槔省敝弊g就是公主果,這顯然是贊喻菠羅蜜味美至極。公主乃千金之體,公主果菠羅蜜也不失百果之魁。隴川菠羅蜜一半以上集中在戶弄和廣等,尤其是德昂族老寨子最多,戶弄村公所曼棒村,幾乎家家都有“麻朗”樹,房屋都藏在“麻朗”林內(nèi)名符其實的“麻朗”寨。廣等村公所曼允和半坎二寨的菠羅蜜也相漢出名。特別是半坎,芒果“麻蒙”和桔子都是隴川壩數(shù)第一名的。
關(guān)于菠蘿蜜在中國的栽培歷史,明代詩人王佐曾在他的《菠蘿蜜》一詩中提及菠蘿蜜樹源自海外。清代廣東學者屈大均考證認為,菠蘿蜜于一千多年前來自印度。
唐朝段成式《酉陽雜俎》(9世紀)載“阿薩”;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12世紀)有“菠蘿蜜大如冬瓜,削其皮食之,味極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