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陰煎餅的基本介紹
蒙陰煎餅是沂蒙山區(qū)民間傳統家常主食,也是久負盛名的地方土特食品。蒙陰煎餅是沂蒙山區(qū)最具代表的煎餅,蒙陰煎餅是沂蒙山區(qū)民間傳統家常主食,也是久負盛名的地方土特食品。
營養(yǎng)價值
煎餅多以粗糧制成,常吃煎餅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有益腸胃健康;其次煎餅筋道耐嚼還有美容養(yǎng)顏效果.。
食用煎餅需要較長時間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促進食欲,促進面部神經運動,有益于保持視覺、聽覺和嗅覺的健康,減緩衰老,不失為一種保健食品。
產品特點
從使用的原料方面分類,又可分成麥子煎餅、玉米煎餅、小米煎餅、高粱煎餅、地瓜煎餅等,不同的烙制工具,不同的原料,其味道也各不相同。
烙好的煎餅薄如紙,折疊成卷,即可食用。經過晾干,疊成長方,可存放半月到一個月之久而不變質。出門攜帶也很方便,因此,人稱干糧。
歷史民俗
清代蒲松齡在其《煎餅賦》中寫到,“煎頭則合米豆為之,齊人以代面食”,“圓如銀月,大如銅缸,薄如剡溪之紙,色如黃鶴之翎,此煎餅之定制也?!?/p>
蒙陰煎餅的制作方法
煎餅的制作工藝較復雜。它 以麥子、高粱、玉米、谷子、地瓜干等糧食為原料,經過淘洗、浸泡,然后用石磨磨成糊狀物,群眾叫“煎餅糊子”。還有的地方在磨糊子前,放入 l/3或一半的熟料,稱為“對半子”,群眾稱這樣磨出來的糊子好烙,烙出來的煎餅也柔軟好吃。磨糊子是很費功夫的事,二三十斤糧食一般要兩三個小時才能磨好,因為磨快了,糊子過粗,烙出來的煎餅也味道鮮美。
磨的時候,添料必須是有經驗的老手,要勤添少添,磨出來的糊子才細膩均勻,才能制作出優(yōu)良蒙陰手工煎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