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陽香菇的基本介紹
泌陽縣的食用菌生產最早從上世紀60年代種平菇開始。1992年,泌陽縣決定把發(fā)展以香菇為主的食用菌生產作為支柱產業(yè)。近兩年來,全縣香菇種植量穩(wěn)定在4000多萬袋,年產鮮品8萬多噸,產值5億元左右,其產品暢銷1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僅食用菌一項,全縣農民每年人均增收500至700元。
泌陽縣香菇種植量大、品質好、產量高,“泌陽花菇甲天下”,泌陽香菇肉厚、花菇率高,深受國內外客戶的青睞。
該縣發(fā)明的“大袋、立體、小棚”袋料香菇種植模式,有效地提高了香菇的產量和品質,被國內外專家譽為“泌陽模式”,稱為中國袋料香菇生產史上的第三次革命。1998年泌陽全國第三次香菇專業(yè)會及1999年全國食用菌雙交會先后在泌陽縣召開,2002年該縣又成功舉辦了2002中國泌陽國際香菇技術營銷研討會。十多年來,該縣許多農民靠種植香菇脫貧致富。發(fā)展食用菌生產成為泌陽縣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門路之一,也成為該縣調整農業(yè)結構、加快農村經濟發(fā)展的支柱產業(yè)。
目前,泌陽縣以香菇為主,多品種發(fā)展的食用菌產業(yè)格局已形成,香菇生產也由零星、分散向規(guī)?;⒓s化方向發(fā)展,逐步實現由偏遠山區(qū)向城市周邊的轉變,效益不斷提高。此外,泌陽縣的食用菌加工能力也不斷增強,標準化、無公害栽培技術正在逐步推廣,有效促進了產品的科研開發(fā),為提高泌陽香菇的產品競爭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