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縣黃芪的基本介紹
黃芪,又名黃耆,為植物和中藥材的統(tǒng)稱。以隴中方圓幾縣出產(chǎn)的養(yǎng)分最高。黃芪抖凈泥土,去凈殘莖、須根,切下蘆頭,平鋪于曬場進行晾曬,待曬至七成千時,再進行分等。
營養(yǎng)價值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黃芪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實驗性腎炎蛋白尿,增強心肌收縮力,調(diào)節(jié)血糖含量。黃芪不僅能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夠延緩細胞衰老的進程。
產(chǎn)品特點
黃芪呈圓柱形的單條,斬去疙瘩頭和喇叭頭,頂端間有空心,表面灰白色或淺褐色,斷面外層白色,中間淡黃色或黃色,具粉性,味甘,有生豆腥氣味。
歷史民俗
相傳,清朝有一位善良的老人,名叫戴糝。他善于針灸治療術,為人厚道,待人謙和,一生樂于救助他人。后來,由于救墜崖兒童而身亡。老人形瘦,面肌淡黃,人們以尊老之稱而敬呼之“黃耆”,老人去世后,人們?yōu)榱思o念他,便將老人墓旁生長的一種味甜,具有補中益氣、止汗、利水消腫、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藥稱為“黃芪”,并用它救治了很多病人,在民間廣為流傳。
漳縣黃芪的制作方法
黃芪紅棗茶
材料:黃芪10-15克,紅棗6個,清水2-3碗
做法
1.紅棗用溫水泡發(fā)洗凈后,去核。(不去核會有些燥熱,如果體質(zhì)比較寒的也可以不去核)
2.黃芪和紅棗用清水浸泡20-30分鐘。(正常煎中藥都需要把藥材泡20-30分鐘,以便于藥性的析出)
3.點火,煮滾了以后轉(zhuǎn)小火煮20分鐘即可。(不要用電磁爐,要用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