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黃粑的基本介紹
黃粑又名黃糕粑,是一種貴州非常有名且頗有特色的美食。以遵義縣南白鎮(zhèn)所產(chǎn)品質(zhì)為佳。遵義黃粑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名點(diǎn)。
營養(yǎng)價值
1. 糯米含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鎂、鋅、硒等豐富;
2. 其味甘性溫,有補(bǔ)中益氣的功效。
產(chǎn)品特點(diǎn)
顏色金黃,黃粑中的糯米透亮,糯米香、黃豆香、竹子香、木香混合其香無比,香甜糯軟,開胃爽口,回味無窮。
歷史民俗
黃粑的起源,還有一個難以考證的小故事。時間一直追溯到三國時期,那時的貴州,還被稱作夜郎。據(jù)說大名鼎鼎的諸葛亮當(dāng)時正率兵平定孟獲,在夜郎國與那黔中洞主作戰(zhàn)。一日,蜀軍正埋鍋造飯,突然探子來報(bào),說有蠻軍臨陣。諸葛亮一聽,于是下令出戰(zhàn),沒幾下,便打退了黔國洞主的人馬。也不知這諸葛軍師是何用意,你說勝了就勝了吧,可他既不顧窮寇莫追的忌諱,也不顧這幫軍士的飯還沒吃,下令大軍乘勢窮追蠻軍上百余里。這一追倒也沒什么,可就急壞了這軍中的火頭軍了,久等部隊(duì)不歸,可這煮著的豆汁兒和米飯不能浪費(fèi)呀,本來就沒帶多少糧草,怎么辦呢?諸葛軍師一看這情形,只好命將士兵把未用的豆汁兒與米飯摻和到一起,放到大木甑內(nèi)加火蒸煮以保其不餿。等大捷而歸的士兵回營,這被豆汁兒摻和過的米飯已足足蒸煮近兩日,又累又餓的士兵們急忙分食,誰料這米飯已成另一番模樣,不但色澤黃潤,而且味道甘甜香軟,吃起來更有一番滋味,士兵們還以為是軍師用來犒勞他們的美味,三下兩下便讓幾甑佳饌見了底。碰巧勞軍當(dāng)?shù)匕傩沼龅?,見此物如此美味,也仿此手法制?一千多年的世世代代延續(xù)下來,這不,蜀南便又多了這么一道美味———黃粑。
遵義黃粑的制作方法
粘米、黃豆、淘洗干凈,用水浸泡4個小時,磨成米和黃豆的混和漿備用。糯米淘洗干凈泡4個小時,上鍋蒸至7、8分熟備用。把打好的黃豆和粘米漿和蒸至熟的糯米加上適量的紅糖一起攪拌均勻,拌好以后搓成飯團(tuán),再用竹筍葉或大片的竹葉包起來,外面用繩子捆緊,放進(jìn)蒸飯用的大木甑里上火蒸煮,十幾二十個小時以上,剝?nèi)ブ袢~就可以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