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樁堰貢米的基本介紹
金樁堰貢米原產地――習家店鎮(zhèn)是丹江口市江北農業(yè)大鎮(zhèn),耕地面積8萬余畝,其中水稻是該鎮(zhèn)主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4萬余畝。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悠久的種植歷史及先進的生產技術,造就了金樁堰貢米的優(yōu)良品質,其體長粒大、質白如玉、光潔透明,似糯不膩、松軟香醇、營養(yǎng)豐富。主要營養(yǎng)成分實測值(㎎/㎏):鈣81.4、磷762、鐵3.57、鎂150、鉀638、錳4.62,蛋白質6.46%,大米中含無機鹽1.8%,均高于同類大米。
丹江口市地處漢江中上游,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源頭,境內有著名的道教勝地――武當山和被譽為“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庫。全市國土面積3121平公里,總人口45萬人,整體國土為“七山二水一分田”。平均高度海拔 400米,東西寬約73公里,南北長約81公里。
保護范圍
丹江口市習家店鎮(zhèn)所轄茯苓村、小茯苓村、左絞村、朱家院村、李家灣村等18個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0°08′~111°34′,北緯32°14′~32°58′
產品特點
金樁堰貢米堊白小,色澤透明有光澤。蒸煮后飯粒完整,香氣濃郁,松軟可口,軟不粘結且富有彈性,回味甘甜,冷后不硬不回生
歷史民俗
明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繼位后,獨尊道教,廣建武當道場。永樂十年(1412年),御制祝文,大建武當。永樂十七年(1419年),隆平侯張信、駙馬都尉沐昕奉命,率官員軍夫30萬大修武當山。作為武當山的門戶——均州(即今丹江口市)自然成為了一級地方政府所在地和水陸兩路客貨集散地。尤其重要的是在均州還設置了“提督內臣府(提督太監(jiān)府)”,負責管理修繕皇帝家廟、準備皇帝的祭祀和貢品的采辦。明成化十二年,均州開始監(jiān)管湖廣三省八郡軍民事務。期間,均州官吏時常把當地土特產供奉給“提督內臣府”食用,其中金樁堰米,晶瑩透亮,口感松軟香醇,很受內臣府官員們的喜愛,因此,金樁堰米成了內臣府接待八方客人的名貴主食,久而久之,金樁堰米的名聲越來越大,隆平侯張信、駙馬都尉沐昕遂將金樁堰米奉明成祖朱棣品嘗,朱棣食后贊不絕口,貺張信、沐昕此米奉敕撰宮廷達官貴人品嘗,并封為朝廷貢米。由此,在明永樂年間,金樁堰米名聲遠揚,年年納貢,歲歲不卯。
《均州志》記載:“均地逼近中州,物產多與他邑同。繁富夥夠,不克殫述?;鸶衽c黏稻等,金樁米殊芳冽?!?/p>
據新編《武當山志》載:“在明代春秋兩季向朝廷進貢的土特產品中春節(jié)有鹽干筍、帶一筍、騫林茶、九仙子、隔山消;秋季有蜜蒸黃精、金樁堰米、蜜煎榔梅等”。
《武當山志》記:清代,襄陽府(均州隸屬襄陽管轄)貢品中,大部是武當山出產的,其中有騫林葉,即騫林茶,金樁堰米。清代張廷玉等奉敕撰,后嵇磺、劉墉等奉敕撰,紀昀等校訂,成書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的《清朝文獻通考》。
聲明:本站品牌策劃與包裝設計作品部分為原創(chuàng)內容,本文金樁堰貢米關鍵詞為“金樁堰貢米包裝設計,”頁面信息僅供參考和借鑒,如有侵權、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立即刪除或更正。
幫助企業(yè)找到亮點,打磨亮點,包裝亮點,讓產品更容易銷售。已經服務:金鶴大米,老街口瓜子,摩爾農莊核桃奶,御石榴果汁飲品,黃天鵝可生食雞蛋,陜果妙地鮮高品質蘋果,野森林大地陽光黑木耳,大師小點蛋撻,光明,今麥郎,書亦燒仙草等品牌。四喜發(fā)現:每一個偉大品牌都起于微末,持續(xù)改善,終成于天下.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