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白眉的基本介紹
上饒白眉:是江西省上饒縣創(chuàng)制的特種綠,它滿披白毫,外觀雪白,外形恰如老壽星的眉毛,故而得此美名。其鮮葉采自大面白茶樹品種。白眉茶外形壯實,條索勻直,白毫特多,色澤綠潤,香氣清高;滋味鮮濃,葉底嫩綠,由于鮮葉嫩度不同,白眉茶分為銀毫,毛尖和翠峰三個花色。各具風格,品質(zhì)皆優(yōu),總稱上饒白眉。
產(chǎn)品特點
外形壯實,條索勻直,白毫滿披,色澤綠潤,香高持久,滋味鮮濃,湯色明亮,葉底嫩綠,品質(zhì)極佳,為綠茶珍品,由于鮮葉嫩度不同,加工的白眉可分為白眉銀毫、白眉毛尖、白眉翠峰。品質(zhì)除具有共同特點外,各具獨特風格。白眉銀毫為一芽一葉初展加工,近似銀針,外形雪白,香氣清高具有濃厚的熟栗香,味鮮美回甜,茶葉沏泡杯中,朵朵茶芽猶如雀舌,婷婷玉立。白眉毛尖,芽葉肥壯,白毫顯露,香高持久,滋味鮮醇。白眉翠峰,外形半實多毫,滋味鮮爽濃厚,湯色碧綠清澈。
歷史民俗
上饒縣產(chǎn)茶歷史悠久。唐代詩人孟郊在《題陸鴻漸上饒新開山舍》一詩中說:"驚彼武陵狀,移歸此巖邊;開亭擬貯云,鑿石先得泉。"說明茶圣陸羽曾在上饒建屋居住。據(jù)明代《廣信府志》記載,陸羽的山居,就筑在上饒城北的茶山寺。其鑿石開出的泉水,后人稱之為陸羽泉,“以土色赤,又名胭脂井”;其所建小亭,名為“觀泉亭”。
制作方法
上饒白眉的加工工藝分殺青、揉捻、理條、烘干四道工序。
1、殺青采用30型或40型滾筒殺青機。操作要點:先開機空運轉(zhuǎn)25分鐘左右預熱,等筒體溫度達120℃左右,即可投葉,剛開始投葉量適當多些,以免芽葉燒焦,當殺青葉質(zhì)量達到要求,投葉量必須保持穩(wěn)定均勻一致,確保芽葉殺熟、殺透、殺勻。殺青適度標準:葉色完全失去光澤,葉質(zhì)柔軟,折梗不斷,青草氣消失,略有清香,無焦邊爆點,芽葉完整。殺青時間為1.5min,殺青失重率35%左右。出葉時要及時打開吹風機,散熱降溫,以保持茶葉翠綠色。
2、揉捻揉捻采用30型或25型揉捻機,25型投葉量不超過2.5kg,30型投葉量不超過4kg,揉捻加壓原則要輕,切防茶葉溢出,色澤度暗,揉捻時間要根據(jù)白眉銀毫、白眉毛尖、白眉翠峰三個等級原料老嫩程度,掌握在2~5min之間。
3、理條理條可采用振動理條機,鍋溫掌握在120℃左右,時間約10分鐘左右,待觸摸茶葉有刺手感時,白毫開始飛出,即可出茶攤涼。
4、烘干茶葉理條后攤涼20min~30min,然后采用名茶烘干機進行烘干,烘干分初烘和復烘兩次進行,初烘溫度為130℃烘到8成干,經(jīng)攤涼30min再進行復烘。復烘溫度要求控制在100℃左右,嚴防火溫過高,干燥過快,香氣不高,毫色發(fā)黃。烘至茶葉含水量6%以下,手捻成粉末,經(jīng)攤涼,方可包裝貯藏。
上饒白眉的鑒別真假
上饒白眉根據(jù)采摘技術(shù)和鮮葉幼嫩程度不同,分為三個等級:銀毫、毛尖、翠峰,總稱白眉。上饒白眉成品外形肥壯,條索勻直,白毫特多,色澤綠潤;沖泡后香氣清高,滋味鮮濃。尤其是銀毫,外形雪白,沏泡后芽葉在杯中雀躍,品味無窮。
獲獎榮譽
上饒白眉自1982年以來,四次被評為江西省優(yōu)質(zhì)名茶,并榮獲1985年度農(nóng)牧漁業(yè)部優(yōu)質(zhì)產(chǎn)品獎,暢銷國內(nèi)外。1983年,有關(guān)科研人員在原有茶樹良種的基礎上,在上饒縣尊橋鄉(xiāng)茶場新創(chuàng)制成功上饒白眉茶。1995年,上饒白眉在第二屆中國農(nóng)業(yè)博覽會上獲“金牌”獎,并被評為中國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