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瀑布仙茗的基本介紹
余姚瀑布茶又名余姚仙茗、香茗,產(chǎn)于浙江省余姚四明山區(qū)的道士山,屬綠茶類。道士山在瀑布嶺山腰,海拔400多米,茶圓四周樹竹茂盛,溪流交錯,茶樹常年沉浴在云蒸霞蔚之中,形成特有的天然品質(zhì)。 唐代陸羽在《茶經(jīng)》中說,余姚用大茶樹的芽葉制成的茶葉,品質(zhì)特優(yōu),在唐代已負盛名,陸羽譽之為“仙茗”,所以有稱之為余姚仙茗。道士山在瀑布嶺山腰,海拔400多米,茶圓四周樹竹茂盛,溪流交錯,茶樹常年沉浴在云蒸霞蔚之中,形成特有的天然品質(zhì)。明代詩人黃宗羲還寫了一首名為《余姚瀑布茶》的詩,“炒青已到更闌后,猶試新分瀑布泉”,就是其中的名句。
營養(yǎng)價值
野生于四明山上,又名仙茗、香茗,為歷史名茶。茶葉汲瀑布水氣,浴云霞霧靄,色、香、味俱佳,含有較多的茶素、咖啡堿、芳香油、維生素。不僅有解乏提神、止渴利尿之功,而且對高血壓、肝炎、腎炎等慢性疾病有一定抑制、療效作用。瀑布茶內(nèi)含成份豐富,茶多酚、咖啡堿以及各種維生素含量較高,經(jīng)醫(yī)學鑒定證明,瀑布茶對高血壓、腎臟病、痢疾等疾病均有一定療效。外賓品嘗瀑布茶后稱贊道:“本是千年益壽物,今朝復得傳美談。”此茶絕跡百年后又恢復生產(chǎn)。
產(chǎn)品特點
余姚瀑布茶外形緊密,苗秀略扁,色澤綠潤,香氣清鮮,滋味鮮醇,湯色綠二明亮,葉底嫩勻成朵。 明代后曾失傳,新中國建立后,于1979年恢復生產(chǎn)。1980年榮獲浙江省一類名茶稱號。
歷史民俗
余姚瀑布茶又名余姚仙茗、香茗,產(chǎn)于浙江省余姚四明山區(qū)的道士山,屬綠茶類。道士山在瀑布嶺山腰,海拔400多米,茶圓四周樹竹茂盛,溪流交錯,茶樹常年沉浴在云蒸霞蔚之中,形成特有的天然品質(zhì)。唐代陸羽在《茶經(jīng)》中說,余姚用大茶樹的芽葉制成的茶葉,品質(zhì)特優(yōu),在唐代已負盛名,陸羽譽之為“仙茗”,所以有稱之為余姚仙茗。
唐代陸羽在《茶經(jīng)》中說,余姚用大茶樹的芽葉制成的茶葉,品質(zhì)特優(yōu),稱之仙茗。據(jù)宋《嘉泰會稽山志》 (1201~1204年)載:“會稽茶唯臥龍與日鑄相亞,其次余姚之化安瀑布茶?!?余姚瀑布茶,產(chǎn)自白水沖和產(chǎn)安化山。白水沖瀑布茶始產(chǎn)于漢,盛產(chǎn)于唐,即陸羽命名過的“瀑布仙茗”,因茶樹根植于山上香灰土中,吸瀑布水氣,制成的茶葉色如翡翠,香高形美,品質(zhì)特優(yōu)。
化安山瀑布茶,在宋代時已非常有名。浙東史學家黃宗羲在《詠余姚瀑布茶》詩中贊道:“檐溜松風方掃盡,輕陰正是采茶無,相邀直上孤峰頂,出市都爭谷雨前。兩筥東西分梗葉,一燈兒女共團圓,炒青已到更闌后,猶試新分瀑布泉?!?/p>
余姚瀑布仙茗的制作方法
由于歷史久遠,古老的瀑布仙茗加工工藝已無從考證,也有人認為已經(jīng)失傳。但梁弄白水沖村仍有民間傳統(tǒng)的制茶工藝保留著。瀑布茶在谷雨前采摘,每斤約2萬芽,瀑布茶的采摘標準為一芽一、二葉,加工工藝分殺青、輕揉、二青理條、炒干4道工序,主要有手工拋、抖、理、按、搓、截、抓、翻、甩等。二青理條是瀑布茶炒制過程的關(guān)鍵工序,通過理條做形達到纖細苗秀的外形。
獲獎榮譽
于1979年恢復生產(chǎn)。1980年榮獲浙江省一類名茶稱號。
聲明:本站品牌策劃與包裝設計作品部分為原創(chuàng)內(nèi)容,本文余姚瀑布仙茗關(guān)鍵詞為“余姚瀑布仙茗包裝設計,”頁面信息僅供參考和借鑒,如有侵權(quán)、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立即刪除或更正。
幫助企業(yè)找到亮點,打磨亮點,包裝亮點,讓產(chǎn)品更容易銷售。已經(jīng)服務:金鶴大米,老街口瓜子,摩爾農(nóng)莊核桃奶,御石榴果汁飲品,黃天鵝可生食雞蛋,陜果妙地鮮高品質(zhì)蘋果,野森林大地陽光黑木耳,大師小點蛋撻,光明,今麥郎,書亦燒仙草等品牌。四喜發(fā)現(xiàn):每一個偉大品牌都起于微末,持續(xù)改善,終成于天下.
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