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洞腐竹的基本介紹
托洞腐竹以云安區(qū)石城鎮(zhèn)托洞村為主產區(qū)。采用當地大云霧山下土生土長的黃豆或小青豆作為主要原料。具有天然健康、綠色環(huán)保、營養(yǎng)富足,以色鮮體薄、韌滑可口、久煮不糊、韌性好等特點。2012年6月2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托洞腐竹”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云安區(qū)石城鎮(zhèn)托洞村地處北回歸線南緣,緯度較低,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夏長冬短,夏季長達7個月,陽光充足,年平均氣溫21.5℃,只有在冬季寒潮影響時,才出現霜日;年均降雨量1610毫米,雨量充沛;土壤以赤紅壤為主,沃土層深厚且富含有機質。據研究證明,低緯度、氣溫高、雨水足、日照好、土壤有機質豐富這些氣候特點都有利于出產優(yōu)質大豆。優(yōu)質的大豆為托洞腐竹的生產提供了良好的原料,同時充足的日照也為托洞腐竹的晾曬提供了便利。位于大云霧山附近的富林、托洞等地,是云安縣年降雨量最多的地區(qū),雨量充沛。云安縣是全國綠化模范縣和廣東省林業(yè)生態(tài)縣,縣內第一高峰大云霧山的天然山泉水尤其清澈純凈,水質上乘。據當地質檢部門的檢驗,托洞腐竹的生產用水──大云霧山山泉水的pH值為6.99,非常接近中性水;總硬度為34.2毫克/升,遠低于國標限值450毫克/升。正是大云霧山山泉水的獨特水質,造就了托洞腐竹的獨特口感和優(yōu)良品質。
云星村是石城鎮(zhèn)腐竹產業(yè)的主要根據地,腐竹制作是該村幾百年來的一項傳統(tǒng)工藝,擁有強大的腐竹產業(yè)鏈。1998年,石城鎮(zhèn)著力將“托洞腐竹”這個地方特產的品牌打響,在該村規(guī)劃成立大規(guī)模腐竹產銷中心,并命名為“腐竹街”,至2014年,轄區(qū)內擁有大型腐竹生產企業(yè)10家,腐竹營銷店鋪35家,生產腐竹的農戶253家。
地域范圍
托洞腐竹產地范圍為廣東省云安縣(今云安區(qū))現轄行政區(qū)域。
產品特點
“托洞腐竹”產品的主要特征是:外觀油亮光澤、呈淡黃色;口味純正、甘淡而清香、無異味、韌性好、有嚼頭、吸水膨脹后不粘糊,在同類產品中尤以久煮不糊而見長。蛋白質含量高達48.8%、脂肪含量達25.1%,膽固醇及飽和脂肪很低。同時還含有糖、鐵、鈣、磷以及硫胺素、核黃素和尼克酸等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因其所含均為植物營養(yǎng)素, 故被稱為“素食之最”。
歷史民俗
傳說古時候有一天,食神下凡經過云青村(今云安區(qū)托洞云星村),發(fā)現當地制作的豆腐特別清香美味,于是附體在云星村一個叫何施的豆腐師傅身上,好一飽口福。第二天早上,何施剛把黃豆?jié){煮沸準備做豆腐,突然聽見鄰居大叫“火?!保ㄊЩ穑?,連忙放下手中活計跑去救火。待何施救完火回來時,十多桶豆?jié){早已晾凍了,表面上凝結了一層厚厚的豆?jié){膜。何施見狀,隨手將豆膜用筷子挑起,晾在晾衣服用的竹竿上,重新生火煮豆?jié){做豆腐。到了晚上,何施發(fā)現晾衣竿上的豆?jié){膜已晾干了,色鮮體薄,呈半透明狀,便煮了當菜下飯。想不到那豆?jié){膜竟然韌脆爽口,清香無比,豆香留齒,不禁大呼極品,捧與鄰眾品嘗,無不稱奇。
當有人問何施此為何物時,連附在何施身上的食神也無言以對,因為這是誤打誤撞新創(chuàng)出來的美食,連天庭也沒有這東西啊。食神忽然靈機一動:“豆腐漿結膜,附晾衣竿曬而得之,可稱‘附竹’,但僅稱‘附竹’,則不能顯其豆腐漿本性……‘附’與‘腐’音同,就稱‘腐竹’吧!”
獲獎榮譽
1999年,榮獲廣東省首屆青年“三高”農業(yè)博覽會銅獎,并參加北京舉行的中國國際農業(yè)博覽會展出。
2001年,被評為云浮市首批農業(yè)名牌產品,獲得中國國際農業(yè)博覽會廣東省推薦名優(yōu)產品證書。
2006年9月26日,被推薦參加廣東省山區(qū)信息化粵西農產品產銷洽談會。
2010、2011年連續(xù)兩年被推薦參加在澳門舉行的粵港名優(yōu)商品展銷會。
2012年6月2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托洞腐竹”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